作業 >> 6. 閱讀「第三種且最重要的障礙:誤字」章節 。

學習障礙

第三種且最重要的障礙:誤字

第三種也是最重要的學習障礙,就是誤字。 誤字是一個不了解或誤解的字。

跳過一個不了解的字,會引起與前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理反應。 跳過一個不完全了解的字而繼續讀下去,會使人很明顯的感覺到茫然或精疲力竭。 「心不在焉」的感覺以及緊張的歇斯底里(極端的憂慮)可能會隨之而來。

一個人不清楚或不了解某個字之後,就會感覺困惑、不能了解並無法再學習下去。

誤字比另外兩種重要得多。 誤字決定了一個人有沒有領悟力。 這是心理學家測試了許多年,卻始終沒找到的答案。

很多學習的困難都源於誤字。 學習中的誤字產生許多的心理反應,誤字就造成愚笨,及許多不受歡迎狀況的主要原因。

假如一個人沒有誤字,他的才能不一定能呈現出來,但他在那個主題上卻能做出來。

以下兩種特別現象便是由誤字衍生。

第一種現象

當學生誤解一個字,這個字之後的部分,在他的記憶裡會是一片空白。

你永遠可以追溯回去,找到空白前的那一個字。把它弄懂後,你會奇蹟般發現,他正在讀的教材裡,之前空白的地方不再空白了。這完全是奇蹟。

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,讀到一頁的最後卻不知你到底在讀些什麼? 這是因為你在這一頁稍早你略過了一個你不了解或定義錯誤的字。

下面有一個例子。當你讀到:「當旰來臨時,小孩們會比較安靜,而其他時間他們是喧鬧、活躍的。」 你會認為自己無法了解這整個意思,其實你的困惑完全是由於「旰」這個字所造成的結果;它的意思是黑暗不明亮的樣子。

第二種現象

誤解或不了解的定義,或是未定義的字,甚至會使人放棄學習並逃離課程或教室。 這種離開的方式叫「突然離去」(blow)。

我們都知道有些學生一開始興致勃勃的學習,但之後卻放棄了,因為他們覺得這些課「太無聊」或「跟他們之前想得不一樣」。 他們去學習技能,或去上夜校想拿學位,卻從未堅持到底。 不論他們的藉口多合理,事實上他們放棄了這個學科或離開了教室。 這就是突然離去。 一個人突然離去主要原因只有一個:誤字。

當一個人有其他學習障礙時──缺乏實體物或梯度過陡,他不一定會放棄。 缺乏實體物或梯度過陡,只會產生生理現象。 但誤字卻能使學生逃離。

一個人有了誤字後,會有以下一連串明確動作:

一個學生若無法了解某字,他便立刻產生不了解(一片空白)。 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對此空白情況的解決方法:個體化──他把自己孤立起來,並且退縮不參與其中。

既然學生已把自己與所學的東西隔離開來,他便不會在乎與這個主題有關的任何活動。 這種自我隔離或漠然的態度,可能是他做出有害其他事物或他人行為的前奏。

例如︰一個在學校裡有誤字的學生不會關心上課時所發生的事,而且可能向同學大肆批評這門課、破壞課堂設備或弄丟他的教科書。

然而,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。 當一個人做出有害行為之後,他會努力不讓自己犯更嚴重的錯誤。 為了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,他會證明是別人害他做錯事的,並會抱怨連連、挑剔以及「看你對我做了什麼」的態度。 在這個學生心中,這些因素使得隔離或突然離開的行為合理化。

但大部份的教育體制,對學生翹課逃家感到不悅,反而使學生真正抽離他正在學習的事物,並建立可以接收及回答句字和詞語的心理機制。 一個人這麼做表示他對所學已失去興趣,但心理卻覺得他仍該繼續下去。

我們就有了「不知為何從不應用所學的速成學生」,這就叫「能說善道」的學生。

這個特殊的現象就是:學生可以讀一些字並背出來,卻不能參與實際的行動。 學生考試可以得滿分,卻不會應用所學的資料。

完全駑鈍的學生,在有了誤字之後,就停頓在無法領悟的空白狀態。 他無法用示模工具或黏土來示範模擬他的主題,這些都是誤字的明確跡象。

非常聰明但不會使用資料的學生,根本就沒有獲得資料。 他從很久以前,就已經停止面對(正視而沒有畏縮或閃避)這些學科或學科的內容了。

無論是「故做聰明」或「遲鈍」的狀況矯正就是找出誤字。

發現誤字的重要性,實際上為教育開啟了大門。 雖然我們最後才把它提出來,但它卻是最重要的一個。